有一种朋友

有一种朋友,你们一年会联络三次,你生日,她生日,还有农历新年。可能你们已经多年不见,但知道她一切安好,也是一种祝福。

有一种朋友,你们也是若干年不见面,也不会私信和聊天,但却会通过社交媒体得知对方的境况,然后在底下留言,也算是一种羁绊。

有一种朋友,你们谈的是远距离的友情,尽管相隔两地,但只要放假回家,肯定会约出来聚一聚,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距离在真挚友谊面前,其实什么也不是。

有一种朋友,你们就住在同一区,无奈各有各忙,忙工作,忙照顾孩子,但依然会抽空出来聚一聚,大家聊家常,逗一逗孩子,也挺温馨的。

无论是哪一种朋友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用你们俩最舒服的方式来相处,不需要太过粘腻,只需要恰到好处的关心,足矣。

如果说爱情会让人流泪,那友情的存在就是帮人擦干眼泪!

而朋友就是偶尔会为你担心、对你关心、替你懆心、望你顺心、想你开心、让你感到窝心……

避孕那件事

「早安」

「早安」

「感觉怎么样?可以到处走动了吗?」

「嗯」

「那有没有觉得头晕、头疼、呼吸困难?」

「没有」

「排尿怎么样?」

「已经上厕所几次了」

「好,那下体出血多吗?」

「还好,正常,差不多半个卫生棉」

「宝宝大小便,喝奶了吗?」

「嗯」

「宝宝看起来没有黄,很好!那……之后有打算怎么避孕吗?」

「吃药吧/打针咯」或者是「没有想好,要跟老公讨论」

以上的对白是我差不多每天跟产后妈妈的对话,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然后慢慢地我就发现,为什么避孕方式都只是问妻子,难道怀孕是两夫妻的事,避孕就只是妻子的责任吗?

避孕套可能是现今社会最普遍得避孕方式,但我们必须理解,避孕套的失败率是所有现今避孕方法里失败率最高的。在医学界,医生通常会劝病人用避孕套来防止性病,而并非避孕的主流方式。只不过避孕套最接近我们的生活,基本上到处都可以买得到,所以才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医生通常建议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口服避孕药 (POP / COCP) – 这是给那些自律能够每天按时吃药的女生,因为忘了一次就会有怀孕的可能

注射避孕法 (Depo Provera) – 就像普通打针,每三个月注射一次

植入式避孕棒 (Implanon) – 就是一根很细的塑料棒,植入到上臂内侧的皮肤之下,它会慢慢释放激素以防止怀孕,有效期为三年,也可以提早取出

子宫环/子宫避孕器 (Copper /  Mirena Intrauterine Device) – 在子宫内置入避孕器,有效期长达五年

女性结扎 (Bilateral Tubal Ligation) – 永久避孕方法,通常建议女生在完成了家庭计划后才进行,也可以减少卵巢癌的机会

女性避孕法琳琅满目,任君选择,无奈男性避孕法莫过于避孕套和结扎。如果说还想继续怀孕,那没办法,女方必须担下避孕的责任,因为避孕套不安全,而且生产后的女生建议在一年半到两年后再怀孕比较合适。但问题是,当夫妻双方都决定不想再要孩子了,那为什么我在妇产科一个月以来都只听到医生问女方要不要结扎而不是问男生呢?

一个女生,从小在父母的关怀呵护中长大,然后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他。本身的名字没了,换成了某某太太,无端端多了爸和妈,也就等于要照顾多两个老人家。搬出去住,又没有经济能力;跟家婆一起住又要面对千古无解的婆媳问题。翻云覆雨之前要开始吃叶酸(我没吃过,但医院的护士说没有很好吃),共赴巫山后怀了宝宝,每天都可能要面对孕吐、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问题。一个不小心流血了,担心流产(医院基本上每一天都有三个或以上ERPOC要做),一个不小心胎儿不动了都可以担心一整天。

记得有一个怀第一胎准备生产的妈妈,当我要帮她人工破膜的时候,她问我生孩子会痛吗?我跟她说我真的不知道,而且我这辈子也只能够看到但感受不到。我看到的就是在阵痛来临时,妈妈们强忍着那口气要把宝宝生出来;感受到的是无论过程多疼痛,见到宝宝出生,当护士把宝宝放在妈妈身上时,她们露出会心的一笑,仿佛宝宝就是她们的全世界。在英国时,不管是顺产或剖腹产,爸爸们被鼓励进入产房。而我深信看过妻子生产全过程的爸爸们,才懂得学会如何爱惜、疼惜和怜惜自己的妻子。

所以兄弟们,一个肯为了你,把你妈当成自己妈,肯为了你不想生时避孕,想生的时候怀胎十月,在白头偕老被孩子嫌弃的时候依然跟你相依相偎,你若还忍心负她,那你可不只是个人渣,还要罚你一辈子不能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