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闺蜜的一封信

2009年,同一所学院,我们俩初相识。你飘逸的长发吸引了我的目光,流畅的中文吸引我前往。那一年,网上流行着MSN,没有所谓的WhatsApp。尽管聊过几次电话,但我们还不熟。

2010年,第一次跟你合影,当时你穿着日本和服,可惜如今照片找不着了。如果你还记得,那一年你生日,我给你折了十九只纸鹤和写了一封信;我的生日你也亲手做了卡片给我。年终假期,你和哥哥姐姐过来槟城玩,而我当然尽地主之谊,同时也约好下一次轮到我去找你。

2011年,这一年感觉我们俩都有各自的感情问题,所以聊起天来特别的投契。还记得《欣歌惠曲》吗?还记得毕业晚宴你不来,西装笔挺的我特地在出发前让你跟我合个影?今年我们从学院毕业,上了同一所大学,虽然不同的科系,但我们依然住在同一栋楼,少了学院时的男女宿舍分开和宵禁,让我们感情更好,闺蜜的种子也开始萌芽。

2012年,第一次一起看戏,戏名叫《结婚那件事》,但并不干我们俩的事。这一年我一直沉浸在失恋的氛围中,幸好有你听我倾诉,“赖欣惠这个名字就算我去到了这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得”,这句话是我发自肺腑写的。这一年我们开始给对方互送食物,越来越有家人的感觉。你今年的生日礼物是王力宏的专辑,而我的就是一瓶香水。

2013年,日记里并没有记录着什么特别的事情在我们俩之间发生,有时候平平淡淡的生活更显珍贵。今年我们从大学毕业,也意味着我们再也没有机会时不时为对方送上夜宵,也不能再促膝长谈,但我们心底都为对方各奔前程送上衷心的祝福。

2014年,你到格拉斯哥深造,我则去了南安普顿,虽然都隶属英国,但其实天各一方。还记得我特地去机场送你,为的就只是要跟你道别,而我们再次相遇就是相约在伦敦。这一年对我来说很沉重,但我也很庆幸,因为有你,真的。到了英国,一个人住在大学宿舍,每天从医院回家就窝在房里,面对着四面白墙。英国的冬天日短夜长,漫漫长夜,远在大马的家人都在睡梦中,唯有你跟我没有时差,还愿意跟我聊天视讯,寒假时还跟大伙儿一起去冰岛,你还那么巧的是我的Secret Santa呢!坦白讲,如果这一年没有你,我可以犯忧郁了。

2015年,从冰岛回到英国,我在格拉斯哥逗留了几天,谢谢你的招待,还记得我离开时流泪了呢,因为在你身边,确实有种家人的感觉。这是你在我离开时给我发的简讯,不懂你还记得吗?但我已然感动得不能自已。

“我刚看到了房里的信。感动到快哭了。谢谢你,一直把我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给我信心我们会再见,而你也会是我那无可取代的最好知己。其他人不会像你对我那么好的,这点我心里非常清楚。我会珍惜我们的友谊。 好感动啦!!!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可以那么要好吗?其实想了又想,我觉得是因为你真的对我很好啦!不然我也不会有那么难得的男性朋友。谢谢你,知己。人生能遇到这么一个知己,真的很不易!特别是,我没想过那会让我遇到啦!回去后大家要好好加油,为我们的下次见面而努力!保重哦!”

恭喜你,成功毕了业,可惜我不能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但有心就行了,对吧!我还找到当时给你写的诗呢!

致我闺蜜赖欣惠

今儿毕业把梦追

未来等你去面对

挑战前头不后退

有缘千里来相会

相识已有九年岁

心地善良有智慧

气质典雅又高贵

人生只能活一回

认识你我不后悔

趁着暑假我回到马来西亚,多年前的约定在今年圆了,我跟几个朋友一起去你的家乡找你玩,虽然只不过是短短的一个星期,但重点在于相聚嘛!

2016年,今年我人在英国,你人在马来西亚。很开心你在我从英国飞回家过年时抽空过来陪我吃了一顿饭。也就是这一顿饭过后,我们聊天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你开始工作,我也得开始为大考冲刺。基本上我们差不多两个月聊天视讯一次,我知道距离和时间是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我很欣慰,因为我们依然保持联系。

2017年,这回轮到我毕业了,而你也去医院上班。你毕业时我没去,我毕业时你也没来,我们打个和。回到熟悉的马来西亚,我们偶尔也会在吉隆坡约好一起吃饭。而今年你也给我捎来一个好消息,你要结婚了!看到你Instagram的那一瞬间,我不懂为什么特别为你感到开心,有种终于把你嫁出去的感觉,我祝你幸福。

最后我想说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我们认识八年多

你的过去我有幸参与

你的未来我也愿意奉陪到底

因为遇见 所以相伴

因缘而聚 不离不弃

在你忘了我之前

我绝不把你忘记

就算你真心把我忘了

我也会揪起你脑海里我们共同的记忆

 

 

美是主观的

窗外那枝花,在人们的眼中是同一支花,但在人们的心中就有不同的景象。

开心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

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

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

心细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人说花是无情的,所谓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原因是什么?

因为年年岁月花相似,而岁岁年年人不同

所以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却是人们主观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摘自《演说家》